新闻来源:青岛日报 2005-10-11
也许是中山路承载了青岛人太多的情感,因此,谈及中山路的改造才会显得如此凝重。
爱之深,所以痛之切,如何让中山路再现昔日辉煌,成为专家学者和市民关注的一个焦点话题。
城市,兼有物质与文化要素
其实,就像草木也遵循着“一岁一枯荣”的规律一样,城市商业中心的兴衰本在情理之中。随着城市的发展,原来的商业中心必然会被异军突起的后起之秀取而代之,这是符合经济规律的。
在记者的采访中,很多专家津津乐道于中山路昔日的繁华。的确,中山路曾经风华绝代。据介绍,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好莱坞的大片在美国上映一个星期后就可以在青岛的影院中看到;日本东京最新上柜的化妆品3天后就能在青岛的中山路买到。由此,中山路的国际化程度可见一斑。
中山路的繁华更无须多言。据统计,鼎盛时的中山路及其周边有各色商铺、大小旅馆1000多家,包括100余种业态。中山路上,可谓天天人头攒动、摩肩接踵。
然而,中山路的衰落也是有目共睹的。现在,即使在周末,也已难现往日熙熙攘攘的状况。上了年纪的青岛人都知道劈柴院,如今,劈柴院已是江河日下。据了解,最多时,这里曾经云集了30多家小吃店,现在只有两三家还在勉强维持。
也许是前后对比太过强烈,中山路的衰落才引起了诸多感慨。
对于青岛人而言,“一二一,上街里,买书包,买铅笔,到了学校考第一”记录了他们的童年,中山路也是青岛这座城市的童年的见证者。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山路之于青岛的价值绝不仅仅是一条商业街,更意味着百年青岛的发展历史。青岛的历史文脉几乎都浓缩于这条千米长街之上。
历史是城市的根,文化是城市的魂。根与魂之间的联络线,就是城市的文脉!中山路,这条青岛开埠以来最重要的道路,正是记录了青岛百年历史的活的物证。
市委党校副教授刘小利认为,城市是兼有物质与精神要素的人类文明成果,表面上看是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而更重要的是历史文脉的延续。作为一种载体,历史文化是一个城市不可替代、不可再生的印记,它们记录了这个城市成长的历程,是今天与昨天之间的桥梁,是人们解读自身历史的钥匙。城市特色是城市的生命力,保留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就是保留这个城市的个性。
个性,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显得弥足珍贵。因为,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文化也已出现严重的趋同性。此时,文化的独特性或者说个性才是一个城市最有魅力的部分。如果失去独特、丢弃个性,将会湮灭于历史长河之中;失去独特,丢弃个性,也将失去自立于世界城市之林的根本。
盘清文化家底
充分挖掘中山路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文脉成为专家们几乎一致认同的观点。换言之,重振中山路要打好文化这张牌。
然而,文化是什么?文化具体到中山路所代表的究竟应该是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梳理青岛历史着手。据青岛市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王铎介绍,从历史脉络看,栈桥附近原来是渔货码头。与渔货码头相伴生的,当时的中山路周边代表的是水手文化。随着德国对青岛的殖民统治,小港渔货码头取代了栈桥,中山路也随之摆脱了水手文化。在德占初期,中山路南端首先建成了夏季度假旅馆区。日占时期,中山路北端特别是胶州路以北,建成了多家银行。在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中山路一带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中山路成为名副其实的商业中心。从青岛的历史分析,中山路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结果,是典型的中西合璧的产物。
有专家认为,中山路的辉煌首先得益于它功能齐备。购物、餐饮、娱乐、金融等多种功能在这条街上体现得较为充分。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山路代表着典型的商业文化。
同时,中山路也代表着青岛本地的市井文化。据我市文史专家鲁海和市博物馆原馆长王桂云介绍,历史上,中山路及其周边地区始终是大众消费的重要场所。以各色小吃云集为特色的劈柴院自不必说,中山路还曾有过供大众消费的公共澡堂。而要听戏或看电影,中山路上也分别有戏院及电影院。总之,中山路上吃、喝、玩、乐的场所一应俱全。当然,绝大部分市民去了中山路也要逛逛各色商铺。据王铎介绍,这里还曾有过专门经营衣服钮扣的扣子店。中山路的平民性可见一斑。
当然,在中山路的发展中,殖民历史不容回避。青岛大学国际商学院副教授葛树荣认为,中山路具有独特的历史痕迹,是欧陆文化与本土文化互动的结果。中山路特别是南端,体现了来自西方的休闲文化。西方拥有悠久的休闲文化传统,度假意识或者说礼拜天意识也通过对中山路早期的殖民建设而体现出来。历史上,中山路南端曾有水兵俱乐部和咖啡店、酒吧等。葛树荣强调,一个自信的民族应该有正视历史的勇气。在青岛百年发展中,殖民地历史不应该被回避,其本身也是中山路丰富的文化资源的一个重要部分。
同时,历史的痕迹也存在于中山路上的特色建筑之中。有专家提出“拜谒历史,触摸‘纹花’”的观点,认为文化就保留在历史遗留下的特殊的痕迹之中。历史建筑背后的精神文化其实代表着某种生活方式,中山路的老建筑就具有这样的精神特质。刘小利认为,老建筑中蕴含着大量的文化信息,是历史的见证,是民族精神的载体。特别是目前各城市建筑雷同化趋向日益严重的背景下,青岛的老建筑更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
一直以来对中山路抱以极大关注的原青岛市博物馆馆长王桂云老人认为,中山路应该多多挖掘与自身有关的名人故事。康有为、老舍、闻一多、梁实秋、沈从文等文化名人,都曾先后到中山路消遣。还有很多民国时的权要也曾在中山路附近盘桓。这些名人及其掌故形成了中山路特有的名人文化。
伟德国际1946bv官网建筑学院院长徐飞鹏认为,中山路在文化层面的意义非常重要。作为青岛曾经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中山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青岛商业发展的主轴线。同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山路也是大众消费的主要场所,是青岛市井文化发展的轴线。
中山路之于文化,其内涵非常丰富。正如一位专家所说,无论是自西方的休闲文化、建筑文化,还是中国本土的商业文化、市井文化,甚至于与历史人物有关的名人文化,都能在中山路上有所体现。也许,正是有了这样丰富甚至驳杂的文化涵义,中山路才能具有如此的生命力,从而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保持着繁荣。
“道”与“器”的辩证关系
然而,文化毕竟是无形的。如何通过具体的手段诠释出中山路的文化内涵呢?专家认为,“形而上”(“道”)与“形而下”(“器”)之间具有一定的辩证关系。要更好地挖掘其文化内涵,就要用无形驾驭有形,以有形更好地表达无形。
当务之急要尽快通过具体的手段阐释出中山路的历史与文化。双路牌,是葛树荣提出的较易操作的手段之一。他举例说,中山路及周边的道路曾先后有过不同的名称,如中山路南端在初建时称为斐迭里街。为了引起中外游客对中山路历史地位的关注,可以在现在的路牌上标注出原来的名字,以阐释中山路的沧桑感。同时,也有专家认为,应该在栈桥附近立起一块碑,以介绍百年中山路的历史故事,将到栈桥游玩的游客吸引到中山路上来。
对于如何运用名人文化,王桂云认为,有关部门要全面挖掘与中山路有关的名人及掌故,让百年老街讲出自己的故事。通过认真收集、整理这些文化地标,让中山路绽放出自己独特的魅力。
青岛是“万国建筑博览馆”,刘小利认为,应该有效地发挥老建筑的历史价值,将其转化为商业价值,实现保护与开发的统一。在保护老建筑时要坚持原真性、整体性、可读性、可持续性的原则。对于老建筑,要认真地做好分类。哪些是必须原封不动加以保护的,哪些是只需保留外观,而建筑内部可以重新改造的,哪些是可以拆掉的,要一一梳理清楚。对于必须原封不动加以保护的老建筑要精心对待,一点点将它们从岁月的尘埃中清理出来;对只须保留外貌而建筑内部可以重新改造的老建筑,可以在外观上保留当年的砖墙、屋瓦,内部按照现代都市人的欣赏水平、生活方式进行打造。在这方面,可以借鉴上海新天地的开发方式。
对于特别典型的老建筑,有专家建议可以通过具体手段,恢复其原来的功能。以原水兵俱乐部为例,完全可以改变这幢老建筑现有的功能,使之成为一座有欧陆风情的休闲娱乐场所。
初看上去,中山路所代表的文化十分丰富。这种丰富性使得现代人有些无所适从。是将中山路定位于西方休闲文化,还是本地的市井文化?哪种定位更有生命力?对于这个问题视角不同,答案各异。
王铎认为,在考虑振兴中山路的问题时,不应该仅仅考虑一条路而已,而应该从中山路及其周边区域的发展出发。简言之,不是线形的,而是网状的。他说,从栈桥的护坡算起,中山路的总长度1295米,有16个大小路口东西相交。因此,对中山路的保护和振兴应该放在一个区域内综合考量。